公益新闻

精准施策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作者:程世勇(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剩余贫困人口较集中地分布于西部连片贫困带及“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劳动力文化技能不足、思想观念相对保守滞后,贫困程度依然较深。更重要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使得剩余脱贫攻坚任务更为艰巨,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加大,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既要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也要确保实现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面对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的双重考验,如何高效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呢?首要的是严格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做到分类施策、精准施策。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贫困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要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高效精准的举措、更超常规的力度,保证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具体实践中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坚持中央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与资金的高效使用并重。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中央1136亿元的扶贫资金已足额拨付到位。从2017年至2019年,中央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平均每年超过1000亿元,确保了脱贫攻坚的资金需求。但更需要重视的是,资金必须高效使用才能凸显实效。扶贫资金应精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及医疗、住房、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特别是在受到疫情冲击时,深度贫困人口中的低保户、五保户等非生产性贫困人口,很难承担因病导致的各项费用,必须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筑牢贫困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多重防火墙,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的“中性”减贫效应。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相对不平衡,深度贫困地区很大程度上是多维贫困,提高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补齐贫困地区的短板,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疫情防控下组织好深度贫困地区跨区域劳务输出精准对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向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中高端转型,城市每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劳务输出作为劳动力跨区域空间配置的重要形式,更是当前短期内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最直接见效的办法。受疫情影响,在当前城市劳动力短缺的市场条件下,应优先组织深度贫困地区跨区域劳务输出,做到劳务输出地与劳务输入地的精准对接即点对点的帮扶,这也是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形式。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劳务输出脱贫的政策扶持保障机制。一方面,为劳务接收企业减负,做好财政层面相关税费减免和抵扣;另一方面,对于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企业,地方财政要严格执行劳动力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简化补贴拨付流程。

组织好产销对接,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深度贫困地区大量优质特色农副产品长期以来由于产销脱钩无法形成稳定的价值链,在疫情期间,由于传统的门店销售停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直接对接成为主要的农产品销售模式,这也为深度贫困地区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提供了机会。深度贫困地区可以依托电商平台,进行产销对接,将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最大程度地转变为资产优势,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实现消费扶贫。将特色农副产品通过电商高效迅捷地推入市场,短期内可增加就业、快速脱贫,长期来看还可以通过电商大数据推动贫困地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深度助推乡村振兴。

生产与消费两端兼顾,助力深度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决胜脱贫攻坚,一方面要重视生产端的就业脱贫,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对深度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消费模式的引导和帮扶。实践表明,由于收入水平低,难以有稳定的积蓄,贫困人口的消费往往缺乏长期规划,表现为一种较为随意的消费模式。在扶贫工作中,应引导和鼓励贫困家庭将消费支出向子女教育、职业技能培养、健康投资等方面倾斜,通过消费模式的改善来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的边际效用,助其更好地实现个人和家庭财富的再生产。

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脱贫内生动力的激发,离不开有效的制度激励和物质帮助,也需要给予充分的情感激励。制度上和物质上的扶助加上情感上的慰藉和勉励,能够极大地激发贫困人口的工作意愿和收入的储蓄投资意愿,助推其真正实现从被动扶贫到主动脱贫,从主动脱贫向自主致富的转变。因而,各方面的扶贫工作者既要带着责任扶真贫,又要带着感情真扶贫。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好各类扶贫政策和扶贫制度,确保扶贫工作做实做细做全,为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撑;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贫困人口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使外在的帮扶与贫困人口的内在需求相呼应;关注贫困人口的精神需求,通过情感上的关怀与支持,激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信心与决心。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30日 06版)

浙江280余万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 用爱筑起防疫墙

阿姨,我把饭菜送来了!”在浙江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吴牙社区的助老员吴惠芬将热乎的饭菜送到86岁老人陈兰清家中……作为“红色快送队”的一员,吴惠芬每天都要为街道的独居孤寡老人送去饭菜。

为防控疫情,长庆街道不少社区的老年食堂暂时歇业,位于下城区的“武林大妈”平安志愿者服务团队发起成立“红色快送队”,成员包括楼道党员、助老员、热心群众等,每天为街道6个社区的190名老年人送餐、送药、送菜,截至目前已参与开展志愿服务800余次。

大年三十晚,吴惠芬带着鱼圆、水饺敲开陈兰清的家门,陪老人过了一个温暖的除夕。从那时起,街道承担伙食费,她主动承担起社区6户独居老人的送餐服务,一日三餐,买菜、做饭、配送,全由她一人包办。忙上忙下不说,吴惠芬还“要求高”。“得把饭菜做得精细些,让老人好消化,品类还要不重样。”这股认真劲儿,让陈兰清见她就竖大拇指,连连称赞“好闺女”。

“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武林大妈’是下城区群防群治的一张‘金名片’。”下城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史梁介绍:自2016年“武林大妈”平安志愿者服务团队组建,身穿红马甲、头戴红帽子的“武林大妈”就成了杭州城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们更是挑起社区防疫重任,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在浙江各地,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团体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卢春中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共有1万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各级文明单位、各类志愿服务组织280余万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成为基层一线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生力军。

前不久,温州青年倪考梦在网上发起“驰援温州行动”,为家乡筹措防疫物资,得到上万名温州青年响应。

志愿者马晓林为寻求医用消毒水,坐了6个多小时动车前往广东的一家生产厂家采购;法国华侨陈正儒搭乘飞机,将法国华侨华人爱心会捐赠的1.5万只口罩空运回国;一位旅居巴西的青年温商筹集捐赠口罩7.5万只;温州的一家书店老板张潇在店门口为市民免费分发口罩……短短10多天,遍布世界各地的温州青年志愿者加入到这场驰援行动,像“蚂蚁搬家”一般,直接或间接地筹集到价值超5000万元的防疫物资。

“280余万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为浙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暖流,带来了正能量。他们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领域挥洒汗水、奉献才智,用爱筑起防疫墙。”卢春中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23日 06 版)

复工复产进行时!看习近平的非常攻略

新华网记者 张敏彦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29日在浙江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先后来到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了解港口和园区企业复工复产情况。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习近平不断对复工复产作出重要部署。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29日在浙江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先后来到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了解港口和园区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

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紧迫任务,也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的大事。

“要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分类指导,有序推动央企、国企等各类企业复工复产”。

“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要在加强防控的前提下,采取差异化策略,适时启动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条件的复工复产”。

……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多次赴疫情一线调研,多次强调,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

2月23日,习近平出席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对推动复工复产作出强力部署。他强调,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又不能不当放松防控、导致前功尽弃。

同时,习近平就有序复工复产提出8点要求: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切实保障基本民生、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一手做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经济发展,迫在眉睫。

面对双重挑战,如何在战“疫”中争取主动,稳步推进复工复产?习近平总书记接连主持会议,作出细致、精准部署:

“要根据疫情分区分级推进复工复产,大幅提高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的生产供应,优化防护物资调配,确保员工安全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

“对复工复产中出现的个别感染病例,应急处置措施要科学精准”。

“复工复产,交通运输是‘先行官’,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要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一些行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要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

……

当前,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多地视情况对疫情防控响应级别进行了调整,复工复产也按下快进键,“世界工厂”正在加速启动。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相信中国战胜这次疫情后,将更加繁荣昌盛” 。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的重要讲话(全文)

xjp

 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的发言

(2020年3月26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萨勒曼国王,

各位同事:

大家好!首先,我谨对萨勒曼国王和沙特方面为这次会议所做的大量沟通协调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持全民动员、联防联控、公开透明,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经过艰苦努力,付出巨大牺牲,目前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我们仍然丝毫不能放松警惕。

在中方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许多成员给予中方真诚帮助和支持,我们会始终铭记并珍视这份友谊。

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形势令人担忧。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在此,我愿提出以下4点倡议。

第一,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国际社会应该加紧行动起来,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我愿在此提议,尽早召开二十国集团卫生部长会议,加强信息分享,开展药物、疫苗研发、防疫合作,有效防止疫情跨境传播。要携手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我建议发起二十国集团抗疫援助倡议,在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下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行动配合。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第二,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病毒无国界。疫情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各国必须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中方已经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向所有国家开放。要集各国之力,共同合作加快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科研攻关,力争早日取得惠及全人类的突破性成果。要探讨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

第三,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中方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防控措施,尽力阻止疫情跨境传播。我建议,二十国集团依托世界卫生组织加强疫情防控信息共享,推广全面系统有效的防控指南。要发挥二十国集团的沟通协调作用,加强政策对话和交流,适时举办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高级别会议。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大对相关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支持力度。

第四,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冲击,各国应该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要实施有力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各国货币汇率基本稳定。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要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国将加大力度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药、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产品。要保护妇女儿童,保护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

我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采取共同举措,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发出有力信号,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我们应该制定二十国集团行动计划,并就抗疫宏观政策协调及时作出必要的机制性沟通和安排。

各位同事!

值此关键时刻,我们应该直面挑战、迅速行动。我坚信,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习近平: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bl

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晚同波兰总统杜达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波兰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中方表示慰问和支持,中国人民铭记在心。患难见真情。中方坚定支持波兰政府和波兰人民抗击疫情的努力。中方还同包括波兰在内的中东欧十七国举行了卫生专家视频会议,及时分享疫情防控信息和有关做法。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包括波兰在内的世界各国加强抗疫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习近平强调,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中国14亿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坚定信心,同疫情进行顽强斗争。中国广大医务人员奋不顾身、舍生忘死,这种高尚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强调,波兰是中国在欧盟和中东欧国家的重要合作伙伴,中方愿同波方一道,加强高层交往,增进相互了解和战略互信,推动中波关系不断向前迈进,共同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和中欧关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杜达表示,中方采取及时果断有力措施,有效遏制住疫情蔓延,我对中国人民和抗击疫情的中国医护人员表示敬佩。中方有关经验值得波兰借鉴。波兰正面临疫情严峻挑战,急需医疗防护物资。感谢中方及时提供宝贵支援,这是波中深厚友谊的体现。中国经济基础雄厚,我对中国战胜疫情、实现更好发展充满信心。波方希望同中方加强各领域合作,共同致力于促进中东欧国家和中国之间的合作。我珍视同习近平主席的友谊,期待着疫情过后早日访华。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03-25 15:25

习近平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25日晚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

习近平强调,在中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你向中方表达了慰问和支持,德国政府和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中国人民铭记在心。目前德国面临疫情严峻挑战,中国人民感同身受。中方坚定支持德方抗击疫情,愿继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两国专家已进行了视频交流,德国专家也随世卫组织专家组来华考察。中方愿同德方分享防控和治疗经验,加强在疫苗和药物研发方面合作,为两国人民健康福祉以及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祝愿你领导德国人民早日克服疫情!

习近平指出,病毒不分国界,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独善其身。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德、中欧展现出团结合作的力量,发挥了正能量。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即将召开。中方愿同包括德国在内的各方加强协调合作,发出同舟共济、团结抗疫的声音,提振国际社会信心。要兼顾当下和长远,统筹国内效应和全球影响,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稳市场、保增长,稳就业、保民生,同时推动市场开放,确保全球供应链开放、稳定、安全。

习近平强调,中德双方要继续做好重要政治议程筹划,持续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确保中德、中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挖掘新兴产业合作潜力,减少疫情冲击。

默克尔表示,当前欧洲疫情形势严峻,德方正在采取果断防控措施。德方感谢中方提供的及时和宝贵帮助,希望同中方开展疫苗、药物研发等领域科研合作,树立团结抗疫的榜样。德方主张基于事实,秉持客观公正立场,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疫情。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加强协调合作,相互支持,为克服当前危机、稳定全球经济发挥引领作用。德方期待疫情过后同中方继续推进德中、欧中重要交往合作。

лªÉçͼ±í£¬±±¾©£¬2020Äê3ÔÂ25ÈÕ     ͼ±í£ºÏ°½üƽͬµÂ¹ú×ÜÀíĬ¿Ë¶ûͨµç»°     лªÉç¼ÇÕß ÇØÓ­ ±àÖÆ

北京:“东城社工”为何管用顶事

【全周期管理,这些城市这样做】

光明日报记者 董城 张景华

  开栏的话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指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全周期管理”是城市治理的一把新钥匙,从短板和弱项入手,为城市治理固本强基。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地方充分利用近年来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已经取得的成果,深入贯彻中央“精准有效、科学防控”的部署,统筹兼顾“疫情防控有力,复工复产有序”。从今天起,光明日报推出《全周期管理,这些城市这样做》系列报道,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呈现部分超大城市的经验和探索,以期对推进“全周期管理”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筑牢社区防线始终是北京防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对于北京市东城区而言,如何迅速在基层一线筑牢防线,直接决定着首都功能核心区战疫的胜败。

就在方方面面都需要人的关键时刻,一个群体逆行而至,脱颖而出。连日来,“东城社工”引起了首都各界的极大关注,成为继“朝阳群众”“西城大妈”之后,北京又一个响亮的群众自治品牌。

为什么是东城社工,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

  社区胡同里的“百变大叔”“万能大姐”

说起东城社工,老百姓各有各的比喻。

有人说他们是“小巷总理”“胡同管家”,是社区“追光者”。

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南里社区是一个开放式的老小区。疫情发生后,52岁的社区书记杨立新第一个到班到岗,几乎天天住办公室。杨立新带领一班社工要守护的,是4100户1万余位居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个社区不仅实行全封闭管理,还设计了粉、橙、白三类出入卡,分别对应老住户、租户和临时进入社区的访客,管理精准、有效。

“你看我这手机,每天都能收到上百条微信,都是夸我们社工们工作细致,服务到位的。”杨立新说,这些天,很多居民自发给社工们送来了各式的水果、御寒的围巾、甜滋滋的姜糖水……

走到社区西大门,只见上面贴着一副杨立新自己写的对联:疫情紧莫烦躁稍作忍耐,讲大局持卡入邻里同安。横批是:守住家园。

也有人说,东城社工都是“百变大叔”“万能大姐”,他们除了是“宣传员”“解答员”“防控员”,还是“理发师”“制图人”“程序员”“粉刷匠”“跑腿侠”……

疫情发生后,东城区分司厅社区社工穆天翔花3个晚上画出自己管片的路线图。哪些胡同是相通的、哪些胡同出不去、哪个院里有楼门院长、哪家要多去看两眼,都在这张图里标得清清楚楚。

东城社工还吸引来了外国志愿者。

在东城区东外大街社区的海晟名苑小区值守点位上,居民们惊讶地发现这里来了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洋志愿者。他来自英国,中文名叫江浩。

江浩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门口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参加防疫值守,不断切换中英文,同外籍人士主动打招呼。成为东城社工以来,江浩共接待了上百位外籍居民的咨询,有时一天就有许多外籍居民前来寻求帮助。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愿意献出自己一份力量,看到这么多人都夜以继日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我也就来了。”江浩说。

连日来,东城社工群体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源源不断的鲜活案例、平凡感动,也引发了东城区的深思考、再思考——

这样有担当的群体,到底是管一时的,还是能管长远?为什么在关键时刻,东城社工能冲得上去,不仅顶事,还能在战疫中自我创新,不断壮大?

  关键还是“抓实抓细抓落地”

东城区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也是很多人疑惑的——

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刻,基层在某种程度上也已进入“作战”疲劳期,东城社工队伍怎么还越来越壮大了?

在东城区钟楼湾社区,刚刚入职不到3个月的社工倪京维给记者展示他开发的“社区防控疫情志愿者招募”小程序。这小程序经过社区在职党员群、楼门院长群、社区党员群推送后,短时间就有80余位志愿者报名,很多人说,“终于找到组织了”。

元宵节当日,东华门街道银闸、南池子、灯市口、正义路等8个社区,迎来一支21人组成的支援队,到了就直奔社区防疫最前沿岗位。

他们中有60后老党员,也有90后青年党员和刚刚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团员,全是教育系统的干部和老师。头一天,区委教育工委刚一发布信息,名额就立即报满了。

不只是东城区的干部职工,单位在东城或是家住在东城的中央单位、北京市党政机关的党员干部也纷纷以在职党员“双报到”的形式加入东城社工队伍中来。

“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的部署中,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抓实抓细抓落地。”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教授表示,确保将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是决定当前成败的关键性问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治研究所所长袁振龙也认为,东城社工让党委政府感到管用顶事、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充分说明,这支队伍在完善壮大中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恰恰是基层“抓实抓细抓落地”的深刻反映。

  “东城社工”对特大城市“全周期管理”的启示

去年刚刚经历过的“国之大庆”,给首都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在筹备和服务保障国庆70周年一系列活动中,北京再次为“首善标准”注入了新的诠释,那就是——“精精益求精 万万无一失”。

北京很多基层干部都谈到,“精精益求精 万万无一失”的态度,也被大家自然而然用到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中,成为一种行动自觉。在“东城社工”身上,“精精益求精 万万无一失”的品格同样无处不在。

其背后,是北京从顶层到基层,都在不断深化着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 怎样建设首都”的思考和实践。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赵卫华认为,东城社工壮大发展的背后,是长期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社区党委领导、居委会主体、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不断探索建设高素质社工队伍的体制机制的结果。

一位称职的“小巷总理”“胡同管家”对于特大城市全周期管理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问题是,人从哪来?

冯秀军认为,正是因为有了管用的制度和一整套顶层设计,解决了“留住人”“人去哪”“干什么”的问题。东城社工不断的奉献,让越来越多人在受感动的同时自愿加入其中,以成为东城社工一分子为荣,这场人民战争自然胜券在握。

从这一意义发端,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同“朝阳群众”“西城大妈”一样,东城社工实现了变“你们的事”为自己的事,必然会在推动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提高城市发展水平与民生保障服务中,不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北京市人民政府特邀建议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廉思坦言,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全周期管理的难度之大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罕见。但这也说明,发端自北京的生动实践,可能带来的示范意义也同样巨大。

  【专家点评】

  科学管理与民心建设结合的有益探索

李东松(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在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的关键时刻,总书记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时提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从“东城社工”的成功经验中不难看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需要处理好化人与化物的辩证关系。做好基层的工作关键在人。而做好人的工作关键在实在细。东城社工由“组织上的人”演进为“人人都希望成为的人”的过程,再次深刻印证了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要紧紧依靠人民。只有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才能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

当前,北京正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对北京而言,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就要将包括东城社工经验在内,战疫中凝结出的无数宝贵实践“可持续”地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应用到超大城市的科学管理和“民心建设”之中,使之真正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管用一招。

  (16版刊登《“全周期管理”的城乡实践与理论思考》)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3日 01版)

战疫夫妻张晓菊康谊的故事

一线抗疫群英谱

光明日报记者 丁艳

“南阳转往省医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都是我跟他直接交接。”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晓菊口中的“他”,就是丈夫康谊,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她转诊来的患者,都入住在康谊所管理的该院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大楼内。重症患者的转诊,夫妻俩做到了无缝对接。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河南省人民医院成为省级定点医院。康谊与张晓菊一个在隔离病区负责患者救治,一个奔走在全省尤其是南阳等重点区域防控一线,已经一个月未见。他们每天有限的联系,也全是在商讨患者救治。唯一的放松时刻,就是每隔几天,由8岁儿子组织的“深夜三人视频会”。

  疫情来临 携手冲向一线

作为曾经参加过抗击SARS的呼吸科专家,当看到武汉出现多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新闻后,张晓菊就每天密切关注着相关消息。

除了自己的专业跟肺炎密切相关外,张晓菊对武汉也有着深厚的感情。那是一个她求学、工作、生活了11年的地方。她与丈夫康谊均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她还在武汉协和医院工作了8年。

1月20日,武汉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激增。夫妻俩电话联系武汉的老师同学,询问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病情发展、救治方法、转归等。这些准备工作在后来的救治中发挥了作用。

疫情来临,康谊负责的科室和公共卫生医学中心被设置为隔离病区,成为疾病救治的最前线。张晓菊负责的科室,一批批医护精英被抽调参与南阳重症病人救治、组成医疗队驰援武汉……

张晓菊、康谊都是河南省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副组长,张晓菊还是河南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会诊、培训、协调……众多防控细节需要安排部署。夫妻俩每天都各自忙到深夜,做好“开战”准备。

  火线救治 “持久战”里有温情

2月14日上午,河南省人民医院联防联控-发热患者远程会诊中心,康谊正跟同事对一位危重新冠肺炎患者连线会诊。

患者方某58岁,2月5日转入感染科ICU,精神状态、睡眠、饮食较差,病情危重。救治他对专家团队而言是艰巨的挑战。连续72小时的抢救过程惊心动魄。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与高流量吸氧、V-VECMO等先进的抢救手段也用上了。

连日来,经常到深夜一两点还在抢救危重患者,这令一向身体健康的康谊也感到有点吃不消。

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栋8层的楼房,设置有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留观病房、重症病房等区域。

医院先后组织3批医护梯队志愿者,定期轮换。第一梯队的医护人员早已换班休息了,首批进驻的康谊却没歇过一天。

来了多少人,收住在哪些病区……每天一大早,他都要先梳理一遍前一天接诊的发热患者,并把信息上报院防控小组。接着,跟两个治疗组开早会,掌握患者的治疗情况和病情进展。之后到病房查房,重点关注危重症患者。随后,开展远程多学科会诊。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各地定点医院没有救治条件的患者被有序转诊至省级定点医院。医院感染ICU收治的患者明显增加。

疫情伊始,张晓菊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精心布局、调配科室人员,一些进入隔离病区,一些坚守门诊、病房,一些支援湖北。

2月3日,张晓菊接到任务,赴南阳深度指导当地危重症患者救治。南阳重症患者较多,重任在前,她心里也有几分忐忑。为不给当地增加负担,她自备防护装备。2月4日一大早,她开始全面摸底南阳所有危重患者情况。

两天内,通过远程会诊,张晓菊和其他专家共同会诊了8位危重症患者和10位重症患者。其中不乏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和孕期感染的患者。“危重患者随时可能有意外情况发生,每天都像在打仗,心经常提到嗓子眼。”张晓菊说,这边刚平稳,那边又现危象,应接不暇。

“每天说很多话,多到现在不想说话。”张晓菊说。每到一家基层医院,她要和当地一线、二线医护人员及其他对接专家交流患者病情、沟通治疗意见、商讨下一步治疗方案等。

“武汉的好几个同学都感染了,最亲密的朋友都在抗疫一线。”张晓菊说,连月来,她跟丈夫说的最温情的话,就是叮嘱他一定要做好防护,其他都是在探讨新冠肺炎的专业问题。有时甚至会发生争吵,争论何时用激素,何时采用有创的呼吸治疗等难题,但彼此之间的牵挂却一点都不少。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3日 04版)

志愿服务抢着上 疫情防控有担当(一线抗疫群英谱)

2月1日起,在南京南站志愿服务6天;2月7日,献血400毫升;2月8日起,又连续在志愿服务岗位工作了27天……这是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5岁青年志愿者殷学强的战疫时间表。

殷学强是南京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员工,看到南京团市委的志愿服务动员令,殷学强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在南京南站他帮着疏散乘客、测量体温、指导登记、引导交通……高铁站人流量大,交叉感染的风险高,他一点没退缩,“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志愿者站出来!”

2月8日,殷学强所在的商埠街社区疫情防控人手吃紧,他主动请缨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监测点给居民量体温,还忙着挨家挨户贴告知书、送出入证,拿着小喇叭做宣传,给居家观察的居民买米送菜……

忙活了一周多,因一些志愿者复工返岗,南京南站又需人手。“我顶上!”2月15日,殷学强再次转战南京南站志愿者岗位,每天上午8点前准时出现在志愿服务点,晚上8点才下班,“我年轻,扛得住。”殷学强总是这样说。

疫情防控中,除了有像殷学强这样抢着上的志愿者,还有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的热心人士,令人感动。

2月8日,在镇江句容市的一个村口,热气腾腾的“爱心晚餐”送到了疫情防控人员面前。当天上午,听说村疫情防控工作点的值班人员晚上都是将就着吃一顿方便面,句容市后白镇林梅村村民卢孝根急了:“这么冷的天,不吃顿热饭怎么行!”当晚,一家四口开车,把一大锅饭菜送到4名值班人员面前。

此后,晚8点的这顿“爱心晚餐”总会如约而至,而且扩大配送至邻村8个工作点的32名值班人员。送餐背后不容易,卢孝根夫妻俩每天6点便早早起床,赶到镇菜市场购买食材,下午忙着做饭,一个菜要烧两锅,分成32份。

“饭来了!”对于林梅村疫情防控工作点的值班人员来说,寒夜里老卢的这声招呼格外温暖。“2月15日下大雪,我都告诉他不要送了,没想到一到饭点他还是准时出现。”村党总支书记童建荣难抑激动。

连日来,这样的志愿服务接连出现:徐州市沛县蓝天救援队的11名队员,已在武汉奋战了30多天。这群为了不耽误工作剃光头发的北方汉子,每天往返于机场、仓库、市区各大医院工作近18个小时,负责救援物资的转运、装卸。截至2月底,由他们负责运送的物资累计770余万件,行驶里程超1.1万公里;南通市港闸区100多名货车司机成立的幸福爱心车队,日夜兼程将紧缺的医用纺织品运往一线。截至目前,车队已承担防疫物资运输保障任务16次,其中9次驰援武汉,共运送防护服、医用器械等各类防疫物资3.8万余件。

疫情发生以来,江苏各地党员志愿者带头,900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参与,在一线坚守奋战,织密了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网”。

2020年03月10日11: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爱心是我们抗击疾病最强的力量——记斯里兰卡德薇女子学校师生收到彭丽媛复信

友谊能够打败任何病毒!爱你中国!”斯里兰卡德薇女子学校的同学们在给中国朋友制作的爱心贺卡上这样写道。日前,她们收到来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的复信。彭丽媛在信中感谢她们来信支持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勉励她们为传承中斯友好作出贡献。

德薇女子学校是斯里兰卡一所知名公立学校。日前,该校43名学生代表联名致信彭丽媛并附上亲笔画,表达对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支持。

收到彭丽媛的亲笔复信后,学校师生备感亲切与鼓舞。萨马拉辛哈校长说,复信情真意切,温馨感人。德薇女子学校的成长历程伴随着斯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发展,学生们热爱中国和中国文化,希望今后为斯中友谊作出更大贡献。

女校学生们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复信中“爱心是我们抗击疾病最强的力量”这句话也正是她们想要传达的心声。

德薇女校与中国有着延续多年的密切联系,不仅经常有学生参加在中斯两国举办的艺术和体育交流,还与中国两所学校结成姊妹学校。德薇女校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绘画展览中,每次都能收到大量来自中国的画作。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牵挂着中国朋友们的德薇女校同学们决定,通过亲手绘制的图画和信件向中国朋友传递爱心和友谊。16岁的阿蒂卡拉姆绘制了题为“我们和你们在一起”的画,一名斯里兰卡女孩和一名中国女孩紧紧相拥。她对记者说,想借此表明我们永远与中国人民同在,表达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支持。

乌佩克莎妮的画上写着“我们支持中国”。她对记者说,画的右边是在武汉抗击疫情的中国医生和患者,左边是与他们握手的斯里兰卡一家人。这幅画要传递的是“来自斯里兰卡人民的支持”。

该校43名学生代表在联名写给彭丽媛的信中表示,希望艺术这种通用语言能够成为在这一困难时期将斯中两国人民团结在一起的方式。

结束采访时,女校的同学们纷纷将精心制作的爱心贺卡交给记者,传达来自斯里兰卡的深厚情谊。17岁的贾亚沃德尼的贺卡上画着三颗红红的爱心,上面写道:“在每一个艰难的时刻,你们总是和我们在一起,在通往更美好未来的每一步,我们也会与你们并肩。”

(新华社科伦坡3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