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记者 张敏彦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29日在浙江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先后来到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了解港口和园区企业复工复产情况。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习近平不断对复工复产作出重要部署。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29日在浙江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先后来到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了解港口和园区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
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紧迫任务,也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的大事。
“要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分类指导,有序推动央企、国企等各类企业复工复产”。
“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要在加强防控的前提下,采取差异化策略,适时启动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条件的复工复产”。
……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多次赴疫情一线调研,多次强调,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
2月23日,习近平出席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对推动复工复产作出强力部署。他强调,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又不能不当放松防控、导致前功尽弃。
同时,习近平就有序复工复产提出8点要求: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切实保障基本民生、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一手做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经济发展,迫在眉睫。
面对双重挑战,如何在战“疫”中争取主动,稳步推进复工复产?习近平总书记接连主持会议,作出细致、精准部署:
“要根据疫情分区分级推进复工复产,大幅提高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的生产供应,优化防护物资调配,确保员工安全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
“对复工复产中出现的个别感染病例,应急处置措施要科学精准”。
“复工复产,交通运输是‘先行官’,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要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一些行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要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
……
当前,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多地视情况对疫情防控响应级别进行了调整,复工复产也按下快进键,“世界工厂”正在加速启动。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相信中国战胜这次疫情后,将更加繁荣昌盛” 。
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的发言
(2020年3月26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萨勒曼国王,
各位同事:
大家好!首先,我谨对萨勒曼国王和沙特方面为这次会议所做的大量沟通协调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持全民动员、联防联控、公开透明,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经过艰苦努力,付出巨大牺牲,目前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我们仍然丝毫不能放松警惕。
在中方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许多成员给予中方真诚帮助和支持,我们会始终铭记并珍视这份友谊。
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形势令人担忧。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在此,我愿提出以下4点倡议。
第一,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国际社会应该加紧行动起来,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我愿在此提议,尽早召开二十国集团卫生部长会议,加强信息分享,开展药物、疫苗研发、防疫合作,有效防止疫情跨境传播。要携手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我建议发起二十国集团抗疫援助倡议,在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下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行动配合。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第二,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病毒无国界。疫情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各国必须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中方已经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向所有国家开放。要集各国之力,共同合作加快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科研攻关,力争早日取得惠及全人类的突破性成果。要探讨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
第三,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中方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防控措施,尽力阻止疫情跨境传播。我建议,二十国集团依托世界卫生组织加强疫情防控信息共享,推广全面系统有效的防控指南。要发挥二十国集团的沟通协调作用,加强政策对话和交流,适时举办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高级别会议。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大对相关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支持力度。
第四,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冲击,各国应该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要实施有力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各国货币汇率基本稳定。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要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国将加大力度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药、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产品。要保护妇女儿童,保护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
我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采取共同举措,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发出有力信号,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我们应该制定二十国集团行动计划,并就抗疫宏观政策协调及时作出必要的机制性沟通和安排。
各位同事!
值此关键时刻,我们应该直面挑战、迅速行动。我坚信,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晚同波兰总统杜达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波兰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中方表示慰问和支持,中国人民铭记在心。患难见真情。中方坚定支持波兰政府和波兰人民抗击疫情的努力。中方还同包括波兰在内的中东欧十七国举行了卫生专家视频会议,及时分享疫情防控信息和有关做法。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包括波兰在内的世界各国加强抗疫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习近平强调,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中国14亿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坚定信心,同疫情进行顽强斗争。中国广大医务人员奋不顾身、舍生忘死,这种高尚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强调,波兰是中国在欧盟和中东欧国家的重要合作伙伴,中方愿同波方一道,加强高层交往,增进相互了解和战略互信,推动中波关系不断向前迈进,共同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和中欧关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杜达表示,中方采取及时果断有力措施,有效遏制住疫情蔓延,我对中国人民和抗击疫情的中国医护人员表示敬佩。中方有关经验值得波兰借鉴。波兰正面临疫情严峻挑战,急需医疗防护物资。感谢中方及时提供宝贵支援,这是波中深厚友谊的体现。中国经济基础雄厚,我对中国战胜疫情、实现更好发展充满信心。波方希望同中方加强各领域合作,共同致力于促进中东欧国家和中国之间的合作。我珍视同习近平主席的友谊,期待着疫情过后早日访华。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03-25 15:25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25日晚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
习近平强调,在中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你向中方表达了慰问和支持,德国政府和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中国人民铭记在心。目前德国面临疫情严峻挑战,中国人民感同身受。中方坚定支持德方抗击疫情,愿继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两国专家已进行了视频交流,德国专家也随世卫组织专家组来华考察。中方愿同德方分享防控和治疗经验,加强在疫苗和药物研发方面合作,为两国人民健康福祉以及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祝愿你领导德国人民早日克服疫情!
习近平指出,病毒不分国界,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独善其身。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德、中欧展现出团结合作的力量,发挥了正能量。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即将召开。中方愿同包括德国在内的各方加强协调合作,发出同舟共济、团结抗疫的声音,提振国际社会信心。要兼顾当下和长远,统筹国内效应和全球影响,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稳市场、保增长,稳就业、保民生,同时推动市场开放,确保全球供应链开放、稳定、安全。
习近平强调,中德双方要继续做好重要政治议程筹划,持续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确保中德、中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挖掘新兴产业合作潜力,减少疫情冲击。
默克尔表示,当前欧洲疫情形势严峻,德方正在采取果断防控措施。德方感谢中方提供的及时和宝贵帮助,希望同中方开展疫苗、药物研发等领域科研合作,树立团结抗疫的榜样。德方主张基于事实,秉持客观公正立场,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疫情。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加强协调合作,相互支持,为克服当前危机、稳定全球经济发挥引领作用。德方期待疫情过后同中方继续推进德中、欧中重要交往合作。
【全周期管理,这些城市这样做】
光明日报记者 董城 张景华
开栏的话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指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全周期管理”是城市治理的一把新钥匙,从短板和弱项入手,为城市治理固本强基。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地方充分利用近年来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已经取得的成果,深入贯彻中央“精准有效、科学防控”的部署,统筹兼顾“疫情防控有力,复工复产有序”。从今天起,光明日报推出《全周期管理,这些城市这样做》系列报道,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呈现部分超大城市的经验和探索,以期对推进“全周期管理”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筑牢社区防线始终是北京防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对于北京市东城区而言,如何迅速在基层一线筑牢防线,直接决定着首都功能核心区战疫的胜败。
就在方方面面都需要人的关键时刻,一个群体逆行而至,脱颖而出。连日来,“东城社工”引起了首都各界的极大关注,成为继“朝阳群众”“西城大妈”之后,北京又一个响亮的群众自治品牌。
为什么是东城社工,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
社区胡同里的“百变大叔”“万能大姐”
说起东城社工,老百姓各有各的比喻。
有人说他们是“小巷总理”“胡同管家”,是社区“追光者”。
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南里社区是一个开放式的老小区。疫情发生后,52岁的社区书记杨立新第一个到班到岗,几乎天天住办公室。杨立新带领一班社工要守护的,是4100户1万余位居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个社区不仅实行全封闭管理,还设计了粉、橙、白三类出入卡,分别对应老住户、租户和临时进入社区的访客,管理精准、有效。
“你看我这手机,每天都能收到上百条微信,都是夸我们社工们工作细致,服务到位的。”杨立新说,这些天,很多居民自发给社工们送来了各式的水果、御寒的围巾、甜滋滋的姜糖水……
走到社区西大门,只见上面贴着一副杨立新自己写的对联:疫情紧莫烦躁稍作忍耐,讲大局持卡入邻里同安。横批是:守住家园。
也有人说,东城社工都是“百变大叔”“万能大姐”,他们除了是“宣传员”“解答员”“防控员”,还是“理发师”“制图人”“程序员”“粉刷匠”“跑腿侠”……
疫情发生后,东城区分司厅社区社工穆天翔花3个晚上画出自己管片的路线图。哪些胡同是相通的、哪些胡同出不去、哪个院里有楼门院长、哪家要多去看两眼,都在这张图里标得清清楚楚。
东城社工还吸引来了外国志愿者。
在东城区东外大街社区的海晟名苑小区值守点位上,居民们惊讶地发现这里来了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洋志愿者。他来自英国,中文名叫江浩。
江浩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门口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参加防疫值守,不断切换中英文,同外籍人士主动打招呼。成为东城社工以来,江浩共接待了上百位外籍居民的咨询,有时一天就有许多外籍居民前来寻求帮助。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愿意献出自己一份力量,看到这么多人都夜以继日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我也就来了。”江浩说。
连日来,东城社工群体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源源不断的鲜活案例、平凡感动,也引发了东城区的深思考、再思考——
这样有担当的群体,到底是管一时的,还是能管长远?为什么在关键时刻,东城社工能冲得上去,不仅顶事,还能在战疫中自我创新,不断壮大?
关键还是“抓实抓细抓落地”
东城区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也是很多人疑惑的——
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刻,基层在某种程度上也已进入“作战”疲劳期,东城社工队伍怎么还越来越壮大了?
在东城区钟楼湾社区,刚刚入职不到3个月的社工倪京维给记者展示他开发的“社区防控疫情志愿者招募”小程序。这小程序经过社区在职党员群、楼门院长群、社区党员群推送后,短时间就有80余位志愿者报名,很多人说,“终于找到组织了”。
元宵节当日,东华门街道银闸、南池子、灯市口、正义路等8个社区,迎来一支21人组成的支援队,到了就直奔社区防疫最前沿岗位。
他们中有60后老党员,也有90后青年党员和刚刚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团员,全是教育系统的干部和老师。头一天,区委教育工委刚一发布信息,名额就立即报满了。
不只是东城区的干部职工,单位在东城或是家住在东城的中央单位、北京市党政机关的党员干部也纷纷以在职党员“双报到”的形式加入东城社工队伍中来。
“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的部署中,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抓实抓细抓落地。”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教授表示,确保将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是决定当前成败的关键性问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治研究所所长袁振龙也认为,东城社工让党委政府感到管用顶事、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充分说明,这支队伍在完善壮大中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恰恰是基层“抓实抓细抓落地”的深刻反映。
“东城社工”对特大城市“全周期管理”的启示
去年刚刚经历过的“国之大庆”,给首都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在筹备和服务保障国庆70周年一系列活动中,北京再次为“首善标准”注入了新的诠释,那就是——“精精益求精 万万无一失”。
北京很多基层干部都谈到,“精精益求精 万万无一失”的态度,也被大家自然而然用到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中,成为一种行动自觉。在“东城社工”身上,“精精益求精 万万无一失”的品格同样无处不在。
其背后,是北京从顶层到基层,都在不断深化着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 怎样建设首都”的思考和实践。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赵卫华认为,东城社工壮大发展的背后,是长期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社区党委领导、居委会主体、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不断探索建设高素质社工队伍的体制机制的结果。
一位称职的“小巷总理”“胡同管家”对于特大城市全周期管理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问题是,人从哪来?
冯秀军认为,正是因为有了管用的制度和一整套顶层设计,解决了“留住人”“人去哪”“干什么”的问题。东城社工不断的奉献,让越来越多人在受感动的同时自愿加入其中,以成为东城社工一分子为荣,这场人民战争自然胜券在握。
从这一意义发端,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同“朝阳群众”“西城大妈”一样,东城社工实现了变“你们的事”为自己的事,必然会在推动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提高城市发展水平与民生保障服务中,不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北京市人民政府特邀建议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廉思坦言,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全周期管理的难度之大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罕见。但这也说明,发端自北京的生动实践,可能带来的示范意义也同样巨大。
【专家点评】
科学管理与民心建设结合的有益探索
李东松(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在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的关键时刻,总书记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时提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从“东城社工”的成功经验中不难看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需要处理好化人与化物的辩证关系。做好基层的工作关键在人。而做好人的工作关键在实在细。东城社工由“组织上的人”演进为“人人都希望成为的人”的过程,再次深刻印证了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要紧紧依靠人民。只有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才能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
当前,北京正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对北京而言,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就要将包括东城社工经验在内,战疫中凝结出的无数宝贵实践“可持续”地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应用到超大城市的科学管理和“民心建设”之中,使之真正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管用一招。
(16版刊登《“全周期管理”的城乡实践与理论思考》)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3日 01版)
【一线抗疫群英谱】
光明日报记者 丁艳
“南阳转往省医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都是我跟他直接交接。”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晓菊口中的“他”,就是丈夫康谊,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她转诊来的患者,都入住在康谊所管理的该院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大楼内。重症患者的转诊,夫妻俩做到了无缝对接。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河南省人民医院成为省级定点医院。康谊与张晓菊一个在隔离病区负责患者救治,一个奔走在全省尤其是南阳等重点区域防控一线,已经一个月未见。他们每天有限的联系,也全是在商讨患者救治。唯一的放松时刻,就是每隔几天,由8岁儿子组织的“深夜三人视频会”。
疫情来临 携手冲向一线
作为曾经参加过抗击SARS的呼吸科专家,当看到武汉出现多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新闻后,张晓菊就每天密切关注着相关消息。
除了自己的专业跟肺炎密切相关外,张晓菊对武汉也有着深厚的感情。那是一个她求学、工作、生活了11年的地方。她与丈夫康谊均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她还在武汉协和医院工作了8年。
1月20日,武汉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激增。夫妻俩电话联系武汉的老师同学,询问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病情发展、救治方法、转归等。这些准备工作在后来的救治中发挥了作用。
疫情来临,康谊负责的科室和公共卫生医学中心被设置为隔离病区,成为疾病救治的最前线。张晓菊负责的科室,一批批医护精英被抽调参与南阳重症病人救治、组成医疗队驰援武汉……
张晓菊、康谊都是河南省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副组长,张晓菊还是河南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会诊、培训、协调……众多防控细节需要安排部署。夫妻俩每天都各自忙到深夜,做好“开战”准备。
火线救治 “持久战”里有温情
2月14日上午,河南省人民医院联防联控-发热患者远程会诊中心,康谊正跟同事对一位危重新冠肺炎患者连线会诊。
患者方某58岁,2月5日转入感染科ICU,精神状态、睡眠、饮食较差,病情危重。救治他对专家团队而言是艰巨的挑战。连续72小时的抢救过程惊心动魄。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与高流量吸氧、V-VECMO等先进的抢救手段也用上了。
连日来,经常到深夜一两点还在抢救危重患者,这令一向身体健康的康谊也感到有点吃不消。
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栋8层的楼房,设置有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留观病房、重症病房等区域。
医院先后组织3批医护梯队志愿者,定期轮换。第一梯队的医护人员早已换班休息了,首批进驻的康谊却没歇过一天。
来了多少人,收住在哪些病区……每天一大早,他都要先梳理一遍前一天接诊的发热患者,并把信息上报院防控小组。接着,跟两个治疗组开早会,掌握患者的治疗情况和病情进展。之后到病房查房,重点关注危重症患者。随后,开展远程多学科会诊。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各地定点医院没有救治条件的患者被有序转诊至省级定点医院。医院感染ICU收治的患者明显增加。
疫情伊始,张晓菊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精心布局、调配科室人员,一些进入隔离病区,一些坚守门诊、病房,一些支援湖北。
2月3日,张晓菊接到任务,赴南阳深度指导当地危重症患者救治。南阳重症患者较多,重任在前,她心里也有几分忐忑。为不给当地增加负担,她自备防护装备。2月4日一大早,她开始全面摸底南阳所有危重患者情况。
两天内,通过远程会诊,张晓菊和其他专家共同会诊了8位危重症患者和10位重症患者。其中不乏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和孕期感染的患者。“危重患者随时可能有意外情况发生,每天都像在打仗,心经常提到嗓子眼。”张晓菊说,这边刚平稳,那边又现危象,应接不暇。
“每天说很多话,多到现在不想说话。”张晓菊说。每到一家基层医院,她要和当地一线、二线医护人员及其他对接专家交流患者病情、沟通治疗意见、商讨下一步治疗方案等。
“武汉的好几个同学都感染了,最亲密的朋友都在抗疫一线。”张晓菊说,连月来,她跟丈夫说的最温情的话,就是叮嘱他一定要做好防护,其他都是在探讨新冠肺炎的专业问题。有时甚至会发生争吵,争论何时用激素,何时采用有创的呼吸治疗等难题,但彼此之间的牵挂却一点都不少。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3日 04版)
2月1日起,在南京南站志愿服务6天;2月7日,献血400毫升;2月8日起,又连续在志愿服务岗位工作了27天……这是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5岁青年志愿者殷学强的战疫时间表。
殷学强是南京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员工,看到南京团市委的志愿服务动员令,殷学强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在南京南站他帮着疏散乘客、测量体温、指导登记、引导交通……高铁站人流量大,交叉感染的风险高,他一点没退缩,“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志愿者站出来!”
2月8日,殷学强所在的商埠街社区疫情防控人手吃紧,他主动请缨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监测点给居民量体温,还忙着挨家挨户贴告知书、送出入证,拿着小喇叭做宣传,给居家观察的居民买米送菜……
忙活了一周多,因一些志愿者复工返岗,南京南站又需人手。“我顶上!”2月15日,殷学强再次转战南京南站志愿者岗位,每天上午8点前准时出现在志愿服务点,晚上8点才下班,“我年轻,扛得住。”殷学强总是这样说。
疫情防控中,除了有像殷学强这样抢着上的志愿者,还有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的热心人士,令人感动。
2月8日,在镇江句容市的一个村口,热气腾腾的“爱心晚餐”送到了疫情防控人员面前。当天上午,听说村疫情防控工作点的值班人员晚上都是将就着吃一顿方便面,句容市后白镇林梅村村民卢孝根急了:“这么冷的天,不吃顿热饭怎么行!”当晚,一家四口开车,把一大锅饭菜送到4名值班人员面前。
此后,晚8点的这顿“爱心晚餐”总会如约而至,而且扩大配送至邻村8个工作点的32名值班人员。送餐背后不容易,卢孝根夫妻俩每天6点便早早起床,赶到镇菜市场购买食材,下午忙着做饭,一个菜要烧两锅,分成32份。
“饭来了!”对于林梅村疫情防控工作点的值班人员来说,寒夜里老卢的这声招呼格外温暖。“2月15日下大雪,我都告诉他不要送了,没想到一到饭点他还是准时出现。”村党总支书记童建荣难抑激动。
连日来,这样的志愿服务接连出现:徐州市沛县蓝天救援队的11名队员,已在武汉奋战了30多天。这群为了不耽误工作剃光头发的北方汉子,每天往返于机场、仓库、市区各大医院工作近18个小时,负责救援物资的转运、装卸。截至2月底,由他们负责运送的物资累计770余万件,行驶里程超1.1万公里;南通市港闸区100多名货车司机成立的幸福爱心车队,日夜兼程将紧缺的医用纺织品运往一线。截至目前,车队已承担防疫物资运输保障任务16次,其中9次驰援武汉,共运送防护服、医用器械等各类防疫物资3.8万余件。
疫情发生以来,江苏各地党员志愿者带头,900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参与,在一线坚守奋战,织密了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网”。
2020年03月10日11: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友谊能够打败任何病毒!爱你中国!”斯里兰卡德薇女子学校的同学们在给中国朋友制作的爱心贺卡上这样写道。日前,她们收到来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的复信。彭丽媛在信中感谢她们来信支持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勉励她们为传承中斯友好作出贡献。
德薇女子学校是斯里兰卡一所知名公立学校。日前,该校43名学生代表联名致信彭丽媛并附上亲笔画,表达对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支持。
收到彭丽媛的亲笔复信后,学校师生备感亲切与鼓舞。萨马拉辛哈校长说,复信情真意切,温馨感人。德薇女子学校的成长历程伴随着斯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发展,学生们热爱中国和中国文化,希望今后为斯中友谊作出更大贡献。
女校学生们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复信中“爱心是我们抗击疾病最强的力量”这句话也正是她们想要传达的心声。
德薇女校与中国有着延续多年的密切联系,不仅经常有学生参加在中斯两国举办的艺术和体育交流,还与中国两所学校结成姊妹学校。德薇女校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绘画展览中,每次都能收到大量来自中国的画作。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牵挂着中国朋友们的德薇女校同学们决定,通过亲手绘制的图画和信件向中国朋友传递爱心和友谊。16岁的阿蒂卡拉姆绘制了题为“我们和你们在一起”的画,一名斯里兰卡女孩和一名中国女孩紧紧相拥。她对记者说,想借此表明我们永远与中国人民同在,表达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支持。
乌佩克莎妮的画上写着“我们支持中国”。她对记者说,画的右边是在武汉抗击疫情的中国医生和患者,左边是与他们握手的斯里兰卡一家人。这幅画要传递的是“来自斯里兰卡人民的支持”。
该校43名学生代表在联名写给彭丽媛的信中表示,希望艺术这种通用语言能够成为在这一困难时期将斯中两国人民团结在一起的方式。
结束采访时,女校的同学们纷纷将精心制作的爱心贺卡交给记者,传达来自斯里兰卡的深厚情谊。17岁的贾亚沃德尼的贺卡上画着三颗红红的爱心,上面写道:“在每一个艰难的时刻,你们总是和我们在一起,在通往更美好未来的每一步,我们也会与你们并肩。”
(新华社科伦坡3月9日电)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
当前,武汉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到了决胜的关键时刻。在社区防控阵地上,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基层民警、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团结一心,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社区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无疫情社区”创建持续推进,构筑起了社区防控坚实防线。守得住、扛得住,一鼓作气、坚持到底,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定能夺取疫情防控斗争全面胜利。
3月13日,首批100吨调配自湖北省咸宁市的鲜鱼运抵武汉市硚口区11个街道下辖社区。为了避免居民排队领鱼产生的聚集风险,武汉市120名消防指战员被分配到硚口区的各个小区,按照每个小区三组人员,一组分装、一组运送、一组上门,三组接力有序将鲜鱼送到居民家中。图为在武汉市硚口区华生汉口城市广场小区外,消防队员正在分装鲜鱼。新华社发
晚上6点,在和同事清点了一下午的团购物资并将所有的东西都分发给了居民,武昌区紫阳街道复兴路社区书记邹砚雯终于有空坐下看看手机。她收到了一封来自86岁老人刘焕恩的感谢信。
刘焕恩老人和老伴患有慢性疾病,三个女儿都不在身边,疫情发生后,一直由社区给他们送菜送药上门。老人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这次疫情袭来,我们非常着急,幸好社区抗疫工作做得周到,物资和急需的药品送到家里,连垃圾都帮我们带走了。”
社区是防控的最前线,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坚守岗位,持续奋战,守护着社区平安;无数志愿者无私奉献,真诚服务,温暖了社区民心;还有无数街坊邻里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彼此向对方伸出援手。所有人都在为守护社区这一共同家园而努力,将社区变成坚强的堡垒,构筑起疫情防控的社区防线。
社区防控 扛得住守得住
一天,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建设社区副主任徐智鹏搀扶着一位发热病人下楼就医,由于对方是行动不便的残疾老人,徐智鹏还亲手帮他穿上了防护服。一周后,这位老人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当时根本没想那么多,只想着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去,后来得知老人确诊的消息后才感到有点后怕,但我心态还行。”徐智鹏说,事情总要有人做,社区工作者就是做这些事的人。他和同事们每天都要进行排查、登记,打电话、爬楼梯,摸清每一位居民的身体状况、家庭信息,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早发现、及早隔离、及早送医。
90后的徐智鹏从小在武汉长大,是街坊们眼中的“年轻伢”。年纪轻、阅历浅、经验少,可当担子落在肩上,他义无反顾地扛了起来。徐智鹏经常会对自己说“我是当过兵的,不怕”“我是党员,不能退”,给自己加油鼓劲。他深知,自己是居民们的依靠,在病毒面前不能慌。
在徐智鹏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每一位“四类人员”都被及时地送医或隔离,他们的社区已经连续多日没有出现新增病例了。徐智鹏表示,今后要继续坚守岗位,坚持不懈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和居民们并肩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社区防控是抗击疫情的两大阵地之一,我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做好社区守门人。”洪山区珞南街元宝林社区书记左微说。
晚上10时,左微准时出现在元宝林社区玉兰苑南区门口。此时,正是志愿者们在封控卡口交接班的时间,夜班人员通宵值守,24小时为居民“把门”。元宝林社区共有16个小区,为便于封控管理,左微与同事们一同研究“地形”,划分了11个片区,并设立一一对应的出入口,对人员实行严控。如今,11个片区中,9个无疫情。
“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但封闭管理一刻不能松劲。”左微表示,决胜阶段依旧需要坚持。只有扛得住,守得住,战疫成果才能巩固。
暖心服务 撑起生活日常
“今天有鸡蛋没有?”“有的有的,你先回去等一下,我们按顺序通知你们一家家来拿,不要聚集。”每一天,邹砚雯都要回答许多次来自居民的询问。社区封控以来,她便成了社区2000多户居民日常柴米油盐的“大管家”,居民们每天吃什么是她最关心的事。
复兴路社区分为6个网格,他们以网格为单位,建立了6个团购群。每隔三天,邹砚雯会在群里发起一次团购,统计居民的物资需求,由社区去对接商超采购,再分发给居民。每一次团购,动辄上千份物资,每一笔物资和款项都由她和同事们一一统计清点,居民们只需收到取货通知后下楼领取就可以了。
“基本的物资我们都能保障,现在我最花心思的,就是如何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邹砚雯表示,许多居民在日常蔬菜食品之外,还常常提出想吃豆干、包子、干货等各式各样的需求,对于这些需求,她会收集统计其中占比最高的几项,组织特色团购。商超当天现做的鲜食等商品,当天就能送到居民家。
在保障居民生活的行动中,还活跃着许多社区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暖心善举,撑起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日常。
“我是党员,在这种时候应该站出来,为社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得知志愿者招募信息后,徐家棚街国际城社区居民徐益坤在第一时间报了名。他和另外4名志愿者一起,组成了一个志愿服务小队,为所居住的楼栋173户居民服务。
徐益坤是财务出身,他很快在楼栋建立了团购群,并设计了采购类目表。根据商超的供货情况,在蔬菜肉类等必需品之外,他还制定了七八十类个性化需求选项,尽可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对于楼栋的空巢或孤寡老人,他和队友们会重点关注,每天通过电话沟通需求,并送菜上门。
社区封控之初,楼栋里一些患有慢性病的居民购药不便,志愿服务小队主动承担起替居民开药的任务。“我穿着防护服走进医院,心里其实也打鼓。”徐益坤说,“但想到这么多居民的健康寄托在我身上,我一定得去。”
志愿者的真诚服务,居民们都看在眼里,当徐益坤和队友们分发物资的时候,时常会收到来自居民的感谢和防护物资的捐赠。“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受到感召,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一起服务社区。”徐益坤说。
邻里守望 共筑抗疫防线
“明天有谁和我一起去董林菜园摘菜,捐给街道?”随着东湖高新区龙泉街道魏集村二组小组长董想乐在微信群里一声号召,群里马上就有村民响应起来,大家纷纷踊跃报名。
早上7点不到,董林的菜园里自发来了一群热心邻居。人多力量大,不到一刻钟,菜园在大家的“战斗”下,瞬间被“扫平”,10筐蔬菜整整齐齐地摆上了货车,运往龙泉街道。
47岁的董林是村里有名的种菜大户,早年外出务工。眼下,他流转土地10亩余,带领村民种菜致富。“小区里很多人吃不上新鲜的蔬菜。”疫情暴发之初,董林就主动找到村干部,表达了捐菜的意愿。截至目前,他已累计向小区居民、街道食堂捐赠了2000余斤蔬菜。
隔绝疫情,隔不断温情。乡里乡亲,左邻右舍,虽关门闭户,但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用“帮个忙”“搭把手”演绎出战疫之下最动人的故事。
在魏集村卡口,每天都能看到一个身穿白褂的身影来送药,他就是一组村民徐祖焱,在龙泉街道经营一家药店。疫情发生之初,他就将采购到的1000只口罩和1桶消毒液捐赠到村里。
“我就是为乡里乡亲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本就身患糖尿病的他,一边经营着药店,一边还要为乡亲购药、送药。只要想到乡亲们能及时吃上药,再苦再累,他都要坚持下去。
在疫情暴发之初,魏集村号召全体村民捐款,为卫生服务机构购买消毒物品、防护物资,村民们积极响应,共筹集到3万多元。“这是我们全村的一点心意,医生、护士为了咱大伙的健康冲在前面,我们村民也想为他们作点贡献。”魏集村党支部书记沈武胜说起捐款购买物资的初衷。
“邻里守望、相互帮助的事情每天都在龙泉街道发生。”东湖高新区龙泉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郭斌说,“平时,他们是熟悉的邻居,在特殊困难时期,他们更是相互的守护者。大家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一起期待胜利的那一天。”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3-18 04:00
光明日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疫情就是命令。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的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迅速行动起来,在快速诊断试剂、诊疗药物、疫苗研制、智能测温设备与系统开发等方面进行科研攻关,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为抗击疫情提供利器。
推出科研10条举措
打通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
疫情发生后,北京市科委会同北京市发改委等7个部门,迅速制定出台10条举措,加强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科技攻关,包括建立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科技快速反应体系、提升技术平台的应急响应和服务支撑能力、强化临床资源对创新品种研发的支撑等,加速疫情防控领域科技攻关,打通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
在“政、医、研、产”上下游衔接、生物样本提供、转运以及应急审批等方面,北京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应急审批绿色通道。
2月27日,北京卓诚惠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同时实现新冠病毒ORF1ab基因、N基因和E基因3个靶标的核酸检测。公司董事长张志强说,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组公布后,公司第一时间组织科研力量开展攻关,仅用一周时间就研发出了检测试剂盒,不到一个半月就获批上市。公司生产的40万盒试剂产品,已用于全国数十家医院、200余家疾控中心。鉴于目前疫情在海外多国出现的扩散风险,公司准备向发展中国家捐赠新冠肺炎检测试剂盒。
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已建立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技攻关绿色通道机制,采用定向择优、公开征集等组织方式,快速启动了一批短期内可投入临床应用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创新品种的研发与生产。
高校加速科研攻关
将论文“写”在疫情防控一线
自疫情发生以来,首都高校22个“高精尖创新中心”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加速科研攻关,加快成果转化落地,将论文“写”在疫情防控一线。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发挥所长,用最新的技术努力寻找治疗手段、改进诊断方法,并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北京义翘神州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用高通量细胞测序找到了新冠肺炎多种全人源抗体,有望为大规模疫情防控提供解决方案。中心主任谢晓亮院士表示,临床验证后的中和抗体可用于短期预防,有望为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提供约3周的短期免疫保护。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与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快速检测新冠病毒的恒温扩增核酸分析系统”的研发,实现在一个半小时内,快速甄别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6种呼吸道感染高发病毒。目前该成果已运用到武汉等全国多个城市。生命学院王新泉课题组和医学院张林琦课题组紧密合作,取得了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机制研究的重大突破。未来无论是研制药物还是疫苗,都可以做到精准“点对点”给药。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鼓励高校科研人员针对疫情中后期特点,在病原检测、疾病流行监测与预警、快速筛查、临床诊疗、新药(疫苗)研发等方面,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引导高校加强与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的协同合作,深化产学研创新,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抗击疫情一线的转化。